时间:2022-12-01 10:32:26
一、血制品简介血制品是由健康人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一类产品。血制品主要包括人血白蛋白制剂、人免疫球蛋白制剂、人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制剂以及其他类型血浆蛋白制品。二、···
一、血制品简介
血制品是由健康人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一类产品。
血制品主要包括人血白蛋白制剂、人免疫球蛋白制剂、人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制剂以及其他类型血浆蛋白制品。
二、行业发展脉络: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动态平衡”-浆站
历史来看,我国浆站数量在十二五期间快速增加,从2012年的151家增加到2017年的249家(2017年增加较多或因十二五名额落地延后),期间年均复合增速为11%;十三五期间浆站审批趋紧,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267家浆站。
预计十四五期间各省对新批浆站的限制将有所放松。2020年12月云南省卫健委于发布十四五规划,拟在全省新设浆站24个。2022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发布浆站设置规划,计划新增10个单采血浆站。河南省卫健委已批准华兰生物在省内建设4家浆站。
新浆站由省级卫健委批准。各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水平、已有浆站数量、属地血制品企业做出批准新建浆站的决定。政府沟通能力强的血制企业将有机会获取更多新增浆站批文。
浆站的分布呈现较强的地域性:
各省浆站数量受到地方政府偏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整体而言,中西部省份浆站设置较多,东部沿海、直辖市等地区浆站设置较少。
就企业角度而言,浆站资源与政企关系相关,多数企业的浆站分布呈现较强的地域性,即集中在部分省份;少数企业(如天坛生物)的浆站分布区域较广。
行业发展脉络: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动态平衡”-浆量
医药行业及血制品相关政策的变迁推动行业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
2002-2014年,行业供不应求。2006年浆站改制及2011年贵州浆站关停导致采浆量大幅波动;2012年卫生部推行“血制品倍增计划”,奠定采浆增长基础。2014年采浆量5200余吨。
2015-2016年,行业量价齐升。2015年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取消,静丙、纤原等产品开始不同幅度提价,叠加新设浆站增加推动浆量持续增长,行业迎来量价齐升。2016年国内采浆量约7100吨。
2017年至今,行业供需动态平衡。2017-2018年两票制改革重塑血制品流通环节,渠道清库存导致血制企业短期面临需求下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行业采浆受阻,医院积极储备血制品应对疫情,行业暂时处于供小于求加速清库存。疫情后行业受益于临床认知提升、海外市场打开、十四五浆站边际增加,行业有望在长期实现供需增长双提速。
行业发展脉络: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动态平衡”-政策监管
国内血制品行业监管严格
由于血制品行业历史上的采浆事故,为了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对血制企业经营资质、血浆的来源、产品进出口等方面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我国自1985年起即严格限制血制品的进口种类;自2001年起国务院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企业,且对于新浆站的审批进行总量控制。
三、国内外血液制品行业的差异
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血液制品行业仍然与国外有差距,国外的企业可以从血浆中提取二十余种血液制品,产品附加值非常高;而我国目前所能提取的最多数量是14种。在采浆量和消费结构上也有很大不同。
我国采浆量远低于欧美国家,产品供不应求
2013—2019年,我国采浆量由4979吨上涨到9202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0.78%。虽然近几年我国采浆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同欧美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全球年采浆量超过50000吨,其中美国采浆量占比约80%,而且其中有一半用于出口。
尽管我国采浆量在逐年增长,但与快速增长的需求相比,供给仍然不足,据预测我国实际血浆需求量超过14000吨,而目前的血浆采集量尚不足10000吨。目前,我国血液制品人均消耗也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需求仍存在的增长空间和严格的血浆采集政策,未来我国血浆供给仍相当紧张。
国内外消费结构不同
2019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接近500亿元,2013—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4%,预计2022年有望达到700亿元。2016年,全球血液制品(不含重组)市场规模为21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5%左右,行业稳健增长。
我国与全球和欧美市场不仅销售规模上有差距,在产品结构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全球市场方面,静丙销售占比为41%,凝血因子25%,特免7%,肌丙3%,其他24%;而我国,人血白蛋白占比58%,静丙13%,凝血因子4%,其他免疫球蛋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