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 | 新冠中后期重症患者的新选择

时间:2023-01-13 15:36:48

信息摘要:

一、奥密克戎导致重症病例激增JAMA的一篇报道报告了美国马萨诸塞州在Delta和Omicron流行期间的超额死亡情况:虽然Omicron病死率下降,但是感染人数大幅上升带来的人群死亡率增加不能忽视。本···

一、奥密克戎导致重症病例激增

图片 2.png

JAMA的一篇报道报告了美国马萨诸塞州在Delta和Omicron流行期间的超额死亡情况:

虽然Omicron病死率下降,但是感染人数大幅上升带来的人群死亡率增加不能忽视。

 

本研究设计了一个针对 2022 年 Omicron 在上海传播初期的易感-潜伏-感染-感染结束-易感 (SLIRS) 模型,以预测新冠感染负担(即病例数、需要住院和重症监护的患者数)。

图片 4.png

图片 5.png

在没有 NPI 干预的情况下,2022 年 3 月进入中国的Omicron 可能导致出现病例激增。

6 个月的模拟期内,预计出现:

1.122 亿例感染者(79.58 例/千人)  

510 万住院人数( 3.60 例/千人)

270 万 ICU 患者(1.89 例/千人)     

160 万人死亡(1.10 例/千人)

*NPI:非药物干预措施,如戴口罩、减少聚集、加强检测、保持社交距离等

 

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攀升与奥密克戎毒株的毒力下降,新冠感染重症的发生率也一路走低。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的介绍,中国新冠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从2020年的16.47%下降到2021年的3.32%,截至去年12月5日是0.18%。

 

乍听之下,0.18%并不高,但中国有14亿人口,按比例粗略计算有250万人可能因新冠感染进展为重症。250万并不少,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其背后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与美满的家庭。

 

二、新冠重症患者发病机制

新冠感染中后期,造成损伤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为免疫反应失调

图片7.jpg

l直接因素:病毒感染、复制,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

l间接因素:宿主免疫反应失调,细胞因子风暴(约在感染一周后)

图片 8.png

中期是抢救重症患者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的继发免疫损伤;

病情可能急剧加重,主要表现为氧合下降,影像学表现加重,如双肺出现广泛的磨玻璃样改变(俗称白肺)

炎症指标增高:CRP、IL-6、TNF- a、IFN-γ等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

 

新冠重症患者:T细胞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显著增加

图片 9.png

重症患者CD3 T、CD4+和CD8+ T细胞呈显著下降趋势,且炎性因子IL-6、IL-8明显增高;针对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和淋巴细胞水平的及早干预,对延缓轻中度患者向重症患者转移,有重要意义。

图片 10.png

老年人适应性免疫应答不足,重症及死亡风险高

老年人胸腺萎缩,T淋巴细胞减少,感染后更应尽早干预治疗

图片 11.png

香港第五波疫情数据显示95%死亡为超过60岁以上人群

图片 12.png

感染中期(重症):继发免疫损伤为主,免疫调节治疗是核

图片-13(1).jpg

 

三、推荐药物 / 现有治疗药物优劣

卫健委推荐:重型及危重型治疗以免疫/抗炎治疗为主

图片13-2.png

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WHO推荐:重型及危重型患者以免疫调节/抗炎治疗为主

 图片-14(1).jpg

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多,且老年人获益不明确

图片 19.png

RECOVERY研究证据,发现在老年人群中,糖皮质激素的获益不如在年轻一些的人群,但新冠重症患者大多都是8-90岁的老年人,对高龄老人,是否真正有显著的临床获益,仍是未知数

IL-6R 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效果更佳

图片 20.png

WHO工作组开展的 meta 分析提示,tocilizumab 显著降低住院 COVID-19 患者的病死率(OR 0.83 95%CI [0.74-0.92]);

亚组分析提示,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有显著获益(OR 0.77 95%CI [0.68-0.87]),而未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无显著获益(OR 1.06 95%CI [0.85-1.33])

但由于过度抑制炎症,易引起继发严重感染

图片 25-1.png

一项研究发现,纳入所有 JAK 抑制剂的 RCT(以巴瑞替尼为主)提示:

JAK 抑制剂可以显著降低重症 COVID-19 患者的病死率(RR 0.80 [95%CI 0.71-0.89])

仅纳入巴瑞替尼的 RCT,病死率变化为RR 0.81 [95%CI 0.73-0.91]

亚组分析提示,获益最大的人群可能是需要 HFNC/无创通气的重症患者

 

四、疾病后期状况及应对方案

后期:继发细菌感染增加,且多为重症继发细菌感染14.3%

图片 32.png

为了解COVID-19患者并发感染(就诊时)和继发感染(就诊后)的情况。检索了2019年至2020年4月16日入选28项,3448名评估为急性细菌感染的COVID-19患者

新冠继发感染,病原学与HAP相似,G-菌占比高,尤其CRO CARES 2007-2013年间HAP流行病学监测研究,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始终是HAP最重要的病原体;CRAB、CRPA、CRKP均逐年上升,尤其CRAB检出率已居榜首

*CRO,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

 

临床中需要重点监测具有重症高危因素的轻/中症患者:

1. 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免疫

2. 老年人(年龄 ≥ 60)

3. 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支扩等)、肿瘤等

4. 肥胖

5. 吸烟

6. 妊娠和围产期女性

7. 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化疗后免疫缺陷等)

 

尽早开始抗炎治疗可能可以延缓病情加重

l时机:抗炎治疗延迟?

lRECOVERY 8-9(5-13)天

l中日MICU 11(9-14)天

早期应用

l居家/养老院

l急诊/门诊

l普通病房

 

五、小结

l新冠进展为重症患者人群众多,不可忽视,多在出现症状一周后进入中期

l中期患者病毒复制减少,更多是宿主免疫调节失衡,炎症因子爆发导致的损伤

l抗炎/免疫治疗是中后期重症新冠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案

l目前指南主要推荐糖皮质激激素、IL-6R抑制剂和JAK抑制剂为主,选择性较少,不良反应多,难以满足目前临床治疗需求,可利霉素抗炎+免疫调节,作用更全面

l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多,老年人疗效不确切,与新冠重症多为老年人无法匹配

lIL-6R抑制剂(托珠单抗):严重不良反应黑框警告、日治疗费用高,抑制炎症同时增加继发感染风险

lJAK抑制剂(巴瑞替尼):严重不良反应黑框警告、抑制炎症同时增加继发感染风险

l疾病进展到后期多继续细菌真菌感染

l尽早识别高危人群,尽早使用抗炎/免疫治疗方案,获益更多








上一篇 免疫治疗 | 新冠中后期重症患者的新选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