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在外科患者扩充血容量中有哪些应用

时间:2022-07-22 17:04:17

信息摘要:

对于外科患者而言,白蛋白在扩充血容量方面具体有哪些应用呢?

用于心脏手术患者的扩容

一项Meta分析比较了白蛋白和晶体液用于体外循环预充的疗效。结果显示,与晶体液相比,人血白蛋白能更好地保护血小板,有利于维持心脏手术后胶体渗透压和液体正平衡。

一项研究对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的出院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应用人血白蛋白进行扩容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临床试验证实,对于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术前给予20%的外源性白蛋白可增加术中尿量并降低术前血浆白蛋白<4.0 g/dL的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

一项单中心、分期、开放性研究结果证实:心外手术后输注20%人血白蛋白溶液具有较好的液体管理治疗优势。该研究纳入100名接受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旨在比较20%人血白蛋白溶液和晶体液治疗对心脏手术后患者液体平衡、血流动力学参数和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晶体液相比,20%人血白蛋白溶液治疗具有降低正液平衡、减少重症监护室(ICU)及住院时间、减少血管加压素使用及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白蛋白应用指南(2010)》建议,应在体外循环术后早期(3 h内),使用白蛋白进行血容量扩充,如果需要大量输注,则在输注1500 mL白蛋白(5%)后改换生理盐水。


用于器官移植患者的扩容

低白蛋白血症是器官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这与患者血容量减少且肝脏合成能力降低有关。国内回顾性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使用白蛋白可有效补充血容量,且有利于控制腹水及外周水肿。

《Wisconsin大学医院白蛋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以下情况可使用白蛋白:

1、当接受过肝切除等大手术的患者发生水肿,同时存在血容量不足且血浆白蛋白<2 g/dL时,可考虑输注50~100 mL的25%人血白蛋白;

2、可使用白蛋白治疗肝移植所致的血容量不足:当肝移植患者术后白蛋白<2.5 g/dL,且患者对补液有反应时,可以应用白蛋白;用于术后腹水和周围水肿的控制时,可输注50~100 mL的25%人血白蛋白,并可根据需要重复使用;当需经引流管引流大量腹水时,则应输注250~500 mL的5%人血白蛋白,可根据需要重复使用;

3、对于单独行胰腺移植和胰/肾同时移植的患者,可考虑在胰腺移植过程中及术后立即输注50~100 mL的25%人血白蛋白,同样可根据需要重复使用,以预防水肿和再灌注损伤。


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扩容

失血性休克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导致失血的原因也比较多,与外科相关的常见原因包括外伤、脾破裂、消化道出血及食管曲张静脉破裂等在短期内引起失血过多的病症。失血性休克对患者的危害极大,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失血过多会造成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因此在确诊后早期、快速的治疗十分重要。

2004年开展的一项纳入6997例ICU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SAFE研究)对比了白蛋白溶液与生理盐水用于血容量复苏的疗效,结果表明在主要终点(28d的死亡率)和次要终点(ICU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肾脏替代治疗时间),二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当危重患者因创伤或手术出血而出现低血容量时,接受白蛋白治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小结

对于外科患者而言,已有明确的临床证据及指南支持人血白蛋白应用于心脏、器官移植手术患者扩容,人血白蛋白可有效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在失血性休克等疾病的治疗中,人血白蛋白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VV-MEDMAT-71240 获批日期:2022年7月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信息来源:医学界外科频道





上一篇 人血白蛋白在外科患者扩充血容量中有哪些应用 下一篇